中国动画学派这个概念起源于张松林于1985年发表的《寻觅美术电影民族化的足迹》一文中。实际上可以追溯到1957年美影厂成立至20世纪末一代老艺术家对于中国动画的民族性探索所追求的中国化及个性化艺术性创新,所衍生出的一门学派类别。特别是为了对标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国际上一大艺术派别“萨格勒布学派”而创新性的对国产动画前进性的研究所规范化的学术派别,其中包含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76次共有44部的动画作品。以下我们选择几部作品作为典型来讨论。
民族化的首次尝试《骄傲的将军》
1956由美影厂制作,特伟执导的中国首部民族性动画《骄傲的将军》成为我国“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期间应用大量民族性的文化元素对我国动画民族性探索有了思考。作品取材于成语“临阵磨枪”的故事,讲述一位骄傲的将军在胜仗过后,贪图享乐,不再训练,最终被敌人拿下的故事。本部动画,充分的将民族性的故事,民族性的行为,民族性的视觉风格展现给大家看,活脱脱的将一位自大的将军饱满的树立起来,在各式各样的传统艺术的综合作用下,我们找到了中国动画的传统艺术形式该如何表现问题的答案。
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
对于1964年的大闹天宫,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有所耳闻,但对于动画创作者而言,却是一座难以跨过的高山,即使用“噩梦”一词,也毫不过分。大闹天宫的一举成名,不仅标志了中国动画学派的新里程,更标志了中国动画新的高度,它使国产动画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番号。时至今日,它依旧国产动画中豆瓣评分最高的动画作品,也是至今为止,人人望其项背的高山。曾在1987年送至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参赛的,包括《金猴降妖》在内的三部动画,皆为落选,评委给出的说法是,因为此片没有超过《大闹天宫》所带来的惊艳。足以看出《大闹天宫》一部,成为国产动画的珠峰,成为中国动画的名片。
突破技术瓶颈的崭新尝试——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不管是动画界的人还是普通民众,《小蝌蚪找妈妈》的出现,无疑让大多数人对中国动画有了新的看法。仅从技术上这一点来看,《小蝌蚪找妈妈》突破传统动画单线平涂的线条结构,运用磨和水的综合应用,在虚实的效果处理得当,而这在传统动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奇迹。因为动画作品为了保持形象统一,稳定不乱,需用传统的艺术形式将内容“框”在每一格中,而《小蝌蚪找妈妈》要在不计其数的赛璐珞画面上求得稳定,不跑偏的效果,并以中国国画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中国动画一次伟大的尝试。这是因为这一次,水墨风格的探索,中国动画有了代表性的风格。一部“纯”中国动画,成为中国学派的经典之作。
写实风格的首次尝试《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部动画由钱运达和唐澄共同导演,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完全采用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并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动画短片电影一度成为社会话题,引起强烈舆论反响,许多观众看过以后,有了很深的感想。一举突破过去传统动画对于故事题材的限制,采用贴近当时人们生活,实实在在出现过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虽然这部片子再创作过程中一路忐忑,毕竟对于美影厂而言,没有做过类似片子的经验。但不得不说,这次试水,他们成功了。与此类似,我们能想起宫崎骏导演的《起风了》,同样由真人真事改编,但在选择人物上,有了很大的争议,致使这部片子有些偏离主旨。因此能看出,在选择真人真事改编上,风险非常的高。但钱运达导演们,做到了,为中国动画点赞。
新历史时期下的动画长片《哪咤闹海》
历经文革后,各界进行拨乱反正,中国学派下的动画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开始新的“百花齐放”。其中就有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长片动画《哪吒闹海》,这部动画也是继《大闹天宫》后,新的一部重头长片动画。对于这部动画,王树枕、严定宪和阿达三位导演曾说过,《哪吒闹海》的创作剔除了传统故事中一些剧情冲突少的部分,将“出世”“闹海”“自刎”“再生”“复仇”作为刻画的重点塑造出哪吒作为敢爱敢恨,英勇无畏,不惧强权的英雄形象。作品以情动人,还充分应用古典壁画,年画的形象进行细致刻画,外加传统建筑风格及传统音乐对作品的辅助作用,使整部作品有了一个较大的升华。
三位一体下民族动画的最高点《山水情》
《山水情》是中国最后一段艺术动画自由创作的黄金时期下的产物,面对外紧内松的时代背景。特伟导演等人开始尝试《山水情》动画短片的创作,将中国古典艺术动画推向了最高峰,尝试运用写意山水和古琴曲相结合的手段,使人、自然、艺术三位融为一体,呈现出新的艺术升华。此片因此在国际上收获了诸如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等八个奖项,成为中国学派下艺术动画的历史高峰。
以上只是不同历史时期下,对于中国动画学派下的动画节选。还有更多对为中国传统动画艺术奉献多年的先贤的作品无法一一列出。但我们衷心的感谢他们为中国动画,为中国动画学派的付出。这才有了如今中国动画成长的基石,有了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