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与《孤独的美食家》可谓是漫改日剧美食番的“双璧”。《深夜食堂》因小林薰的出色演出而在国内具有超高人气,并曾在国内翻拍过一版,却因饮食文化的过度移植,导致风格不伦不类。不过,国内电视剧同行似乎非要在《深夜食堂》上秀出点中国风格。
近日,即将在8月30日上映的《深夜食堂》电影版公布了最新剧照。据悉,该片由中国香港著名影星梁家辉担任导演,魏晨、焦俊艳、郑欣宜、冯淬帆等联合主演。看了梁家辉那身店老板的打扮,着实让快乐鸡有些无语。不过话不能讲得太早,毕竟目前影片还未上映,也许它真的能带给我们惊喜也说不定。接下来快乐鸡就以此前黄磊版《深夜食堂》为例,分析一下国内翻拍版本为何没有原版吸引人。
看懂它的精神内核 再披上自己的文化外衣
日版《深夜食堂》中,小林薰浅色的工作服加上白色的围裙显得颇具匠人范儿,而曲型的餐桌则显得和风范儿十足。其实,这在日本是很普通的餐饮打扮与装饰。小林薰的服饰风格实际上就是日本“匠人”风格的代表。“匠人”在日本职场中属于在行业中最顶尖的群体,即在自己的领域将工作完成到极致的一类人。从前我们在日剧中看到横滨、浅草雷门等地头上扎着白毛巾的工人,他们就是“匠人”的一类。同样,小林薰饰演的食堂老板就是在这种小食肆做到极致的代表,这种植根于国度本身的风格和文化根基是它国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模仿的。
再者,曲型餐桌也是日本特有的餐饮装饰。我们中国人喜欢圆桌,大家围坐在一起象征着团团圆圆。而日本餐桌的曲型设计则是便于顾客彼此间进行交流,像我们常见的回转寿司类的日料店都是如此的摆设。如果将这种曲型餐桌放在中国的电视剧里,从历史习俗和民众习惯上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黄磊版的《深夜食堂》恰恰就将这两点原封不动的移植过来,于是乎我们看到一个如炼钢工人般的店老板,在一个尴尬的曲型餐桌旁与就餐的食客们强装欢颜。
难道翻拍《深夜食堂》就非要生搬硬套吗?它是小食肆,咱们就不能拍拍成都小吃嘛?它是曲型餐桌,咱就不能是几张四方的小桌子吗?归根结底,拍摄方根本没有弄明白日版深夜食堂的文化内核,就将人家的外衣生搬硬套过来,结果只能让观众看得违和感不断,尴尬非常。
此外,《深夜食堂》的主题是“以餐会友”。即以食物为线索和媒介,联结展开日本各个底层人群的故事。把握住这一点,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完全可以加入更多接地气的角色和故事,而不是单纯地将日版的黑道大哥换成社会混混;将日版的大龄剩女换成几个嫁不出去的姐妹淘。日版《深夜食堂》之所以好看,是因为能给观众心灵上更多的慰藉。而中国版《深夜食堂》中,除了赵又廷的故事还较为感人外,其它多数都是如小品一般的闹剧和尬演。
如今,中国电影版《深夜食堂》又要上映了。希望梁家辉导演能够真正明白松冈锭司监督的拍摄主题和内涵思想所在,也希望演员们可以读懂深夜食堂对于半夜还在外徘徊的人群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希望在我们的《深夜食堂》能尝到更多米饭、包子的本土滋味,而非寿司、拉面的东瀛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