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一部经典久违的日本动画电影会在内地上映。它就是令世界对日本动画电影刮目相看的《千与千寻》,也是日本动画电影迄今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
许多观众将《千与千寻》视为宫崎骏的巅峰之作,视为“一生一次”级别的经典之作。遗憾的是,2001年的内地电影市场还不是对动画电影特别的包容,而《千与千寻》也没有选择进入中国市场。而今随着蓝胖子和《你的名字》的良好铺垫,日本动画电影在内地市场已经有了一席之地,许多宫崎骏的粉丝都不仅惊呼“该去补一张迟到了十八年的电影票了”。
为何《千与千寻》成为了日本动画电影在奥斯卡上的先行者呢?这还要从影片的内在主题和风格上解析了。
《千与千寻》最大的内涵就是讲述“成长的故事”。一个人从小到大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与别人交流,并与其他人产生关系。而在日本的传统社会中去强调去除个性服从整体的,因此在影片的开头千寻的父母看到吃的东西就放开肚子吃,与他们一贯被社会规则约束,引导,形成的服从意识有很大的关系。而作为小女孩的千寻还很单纯,没有上这个变猪的世俗陷阱的当。
人可以成长但不能失去本性,汤婆婆的部屋就是集诱惑,各种欲望,妒忌于一体的现实社会,而千寻作为纯洁的符号在汤屋工作中也必定会收环境影响而改变,就连名字也改成了“小千”。片名千与千寻实际是主人公在两个世界不同的名字。暗示千寻的两重性格,现实中千寻懒惰厌学,胆小。而在另一个世界,她又坚强勇敢,激发出无限的潜力。
此外,影片还刻意提到了环保问题,这在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焦点。影片中的河神看起来肮脏无比,什么都要吞噬,甚至被误认为腐烂之神。其实,这都是人类胡乱丢弃生活垃圾在江河里才造成自然环境的与日恶劣。当然,作为儿童代表的千寻就是改变污染的希望。在千寻的帮助下,河神最终被净化,恢复到以往干净的模样了。
讲到《千与千寻》,也不能不提它舒服的画风。宫崎骏其实在用欧洲油画派的惯用色调再去填充日式的精湛勾笔。在钱婆婆一景中,人物的肤色,身上的衣服,还有室内的布景,装饰,都用恰到好处的颜色绘制,冷色调与暖色调交汇明显。没有用耀眼鲜艳的颜色去来填充,这反而增加了《千与千寻》的艺术厚度与沉淀。
用宫崎骏自己的话来讲“这是一个没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险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学习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最终千寻回到了人类社会,但这并非因为她彻底打败了恶势力,而是由于她挖掘出了自身蕴涵的生命力的缘故。现在的日本社会越来越暧昧,好恶难辨,用动画世界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这就是我制作电影时所考虑的。”
这部用心良苦的动画电影在治愈心灵的色彩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奇幻世界所发生的冒险经历。在征服日本观众的同时,也征服了欧美的观众。